OB体育·(世界杯)平台精细化管理让更多垃圾变废为宝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7-26
 ob体育官网北京构建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图为去年建成亮相的全市最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大兴区安定循环经济园区。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不要乱扔垃圾。”机器传来一句语音。海淀区东升镇观景园小区,垃圾分类亭中的“人工智能监督员”通过监控摄像头,对混投、错投问题进行自动提醒。这样的场景,是北京用智慧化手段推进垃圾分类的生动缩影。  2020年5月1日,修订后的《北京

  ob体育官网北京构建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图为去年建成亮相的全市最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大兴区安定循环经济园区。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不要乱扔垃圾。”机器传来一句语音。海淀区东升镇观景园小区,垃圾分类亭中的“人工智能监督员”通过监控摄像头,对混投、错投问题进行自动提醒。这样的场景,是北京用智慧化手段推进垃圾分类的生动缩影。

  2020年5月1日,修订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4年多来,北京瞄准分类操作痛点难点,增服务、减负担,让市民自觉分类更有动力;通过科技赋能,创新探索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一屏观全程”;让垃圾分类继续向“更精细”延伸,由分类促减量。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资源化利用率80.94%,市民12345热线%……来自市城市管理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正在探索一条符合实际又富有特色的垃圾治理路径。

  石佛营东里128号院迎来了一批“取经人”。“这个小区为什么能很好地坚持垃圾分类?”参观了一圈,人们找到了答案。原来,为了方便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128号院早在几年前就安装了垃圾分类智能驿站,输手机号或门牌号、刷积分卡都能开门扔垃圾,正确投放后获得的积分可以兑换奖励。居民逐渐养成了自觉分类的好习惯,小区的垃圾正确分出率达90%以上。

  垃圾分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前端的混投势必会给后端分类处理增加烦,导致大量可资源化利用的垃圾无法有效利用。

  垃圾分类,北京先行先试。《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大街小巷掀起了学习垃圾分类的热潮。

  明明可以“扔进一个筐”的垃圾,却要“细分四个桶”;小区“撤桶并站”后,要走更多路才能到投放点……这些看似由垃圾分类带来的“麻烦”,4年来,却被越来越多市民接受、认可。

  “电池要和厨余垃圾分开扔,不然用厨余垃圾堆出的肥料,就不能种菜了。”顺义区江山赋社区,连孩子都知道了垃圾分类的道理。居民家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堆肥后摇身一变成了堆肥土,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供他们在家种花种菜使用。尝到甜头的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4年前,社区分出的厨余垃圾装不满一桶,如今已能将7个垃圾桶塞得满满当当。

  在红军营社区,居民用手机扫描分类驿站的“青山派”二维码,即可废品换钱、积分换书;幸福时光小区购买垃圾袋及分类垃圾桶作为“奖品”赠给分类积极分子……4年多来,北京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创建达标、示范小区和村11767个,占比达78.3%。

  从最初倡导的“新时尚”,到如今内化于心的“好习惯”,垃圾分类已经融入百姓生活。

  7月10日13时03分,车牌号为京A09146D的餐厨垃圾车将束河人家餐馆一桶55公斤的餐厨垃圾倾倒入车内。

  同日,6时至10时,十字坡西里小区共有336公斤其他垃圾被清运往十字坡密闭式清洁站。

  辛苦分类好的垃圾,在运输过程中,会不会被混装在一起?北京探索建成的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有力地回应着市民心中的疑问,在大屏幕前能够“一屏观全程”,清楚地看到前端的分类努力没有白费。

  北京生活垃圾日清运量约为23000吨,近千座收集设施、6000多辆清运车辆、30多座末端处理设施……面对如此庞大的体系,想办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离不开改革创新的引导,数字化、智能化的治理势在必行。

  2017年起,北京逐步统筹原本分散在各区、街道、社区、服务企业等各处的垃圾分类信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一网统管”的生活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利用科技手段延展管理边界。2020年底,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居民管理、非居民管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6大业务系统,预警、监控等5大应用中心,全部集纳进平台。

  市城市管理委环境卫生设施处一级调研员刘贤正登录平台系统,轻击鼠标,全市15198个居民小区的58497个固定垃圾桶站分布一目了然,小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何时由哪辆垃圾车将垃圾运走、垃圾车行驶路线等信息实时滚动更新。垃圾投放源头、收集、清运、处理各环节出现的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在线预警并追踪整改情况。

  构建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以科技赋能分类、投放、收运、处理全链条各环节,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分类信息一网汇聚,让垃圾分类数字化治理成为可能。

  在昌盛园二区,家住16号楼的王阿姨用手机刷卡扫码打开自助投放站的大门,从垃圾袋内掏出牛奶盒、水果塑料包装盒、旧衣服等“卖不上价”的可回收物。北京爱分类环境有限公司回收员周东芬为这袋刚刚交投的可回收物称重后,5元环保金自动转入居民账户中。

  无人愿回收的低值可回收物,给垃圾减量带来了很大阻力。健全的可回收物体系是垃圾源头减量的有力抓手。为进一步挖掘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潜能,本市制定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推广方案,探索将“卖不上价”的低值可回收物变废为宝,将管理向“更精细”延伸。“今年,150个街道乡镇率先试点低值可回收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明年扩展至全市。”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处长李彦富说。

  垃圾分类是一面镜子,照出一座城市的文明面貌;垃圾分类是一把尺子,衡量出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垃圾分类,是身边的关键小事,更成为推动北京绿色转型发展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