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是我省第一大淡水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湖泊和输水通道,在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对南四湖治理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我省于2021年7月印发实施了《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系统推进流域治理保护工作。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南四湖流域综合整治三年攻坚战圆满收官,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生物多样性得到有力保护。在三年攻坚实践中,探索创造了很多流域治理保护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现将有关先进经验做法和模范事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近年来,梁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攻坚突破的重要内容,并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了“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干净整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梁山县成立了由分管县领导任组长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梁山县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牵头,主管全县城乡环境管理工作,负责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指导、监督。各乡镇(街道)分别成立环卫办,配备3-5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辖区内环卫一体化工作。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五级包保工作制度”,明确县领导包保乡镇,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包保镇驻地,乡镇(街道)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科级干部带头包保服务区、村居,村干部、党员包街包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实行市场运作,提升城乡管理水平。自2014年起,梁山县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2015年,梁山县被认定为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县,在济宁市率先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任务。2021年6月,实施新一轮招投标工作,将城中村(27个村居)环卫作业纳入城区环卫管理体系。目前,梁山县城乡环卫一体化按“村庄每500人、驻地每500米、其余路域每1000米、水域每2公里1名保洁员”的标准共配备镇村环卫保洁员3700余名;按照“每10户配备1个垃圾桶”标准摆放垃圾桶2万余个,配备垃圾运输车49辆、道路清扫车和洒水车37辆,对城区保洁范围以外的所有乡镇驻地、村居(社区)、路域、水域进行无缝隙环卫作业和管理。
三是完善环卫设施,健全基础保障。在垃圾直运处理的基础上,为统筹加快垃圾收运,投资3500余万元为每个乡镇建设1座垃圾转运站。按照“一县一厂(垃圾焚烧发电厂)”要求,投资约3.75亿元建设了1座日处理生活垃圾75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四是严格督导考核,强化工作监管。梁山县坚持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评。按照《梁山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督查考核管理办法》,由县考核评价中心牵头,县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交运局、公路局等单位组成县级考核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中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和保洁公司月度考核成绩。县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每月开展两次以上日常巡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严管重罚,并形成工作日志,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研判工作动向和工作重点。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促进文明习惯养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联合教育局,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进校园”等社会公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自我约束能力,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目前,梁山县镇村保洁员每天按时到岗到位、日常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出现破损缺丢及时更新增加,城乡生活垃圾及时收运至县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每天处理城乡生活垃圾约550吨,梁山县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收运、处理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