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采风一线行】文旅融合绽新姿!衡水日报社全媒体采风团走进武强县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8-28
 ob体育官网8月16日,乘着初秋的微风,衡水日报社全媒体采风团走进武强县,观非遗、赏年画、品音乐,体验旧与新的交融,感悟文与旅的共生。  带着敏锐的新闻嗅觉,采风团第一站便来到位于武强县城西3公里的前西代村一睹为快。  繁花绿树掩映下,白墙黛瓦古朴清新,街头巷尾一步一景,遇游客来访,村民们无不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欢迎走进前西代村汇名轩非遗工坊,让我们穿越千年,了解植物色和矿物质颜色在丝绸和

  ob体育官网8月16日,乘着初秋的微风,衡水日报社全媒体采风团走进武强县,观非遗、赏年画、品音乐,体验旧与新的交融,感悟文与旅的共生。

  带着敏锐的新闻嗅觉,采风团第一站便来到位于武强县城西3公里的前西代村一睹为快。

  繁花绿树掩映下,白墙黛瓦古朴清新,街头巷尾一步一景,遇游客来访,村民们无不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欢迎走进前西代村汇名轩非遗工坊,让我们穿越千年,了解植物色和矿物质颜色在丝绸和陶瓷中创造的辉煌历史……”循着生动的讲解,透过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实物,大家深刻感受到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赞叹之余,采风团不禁发问:这样一个仅有300余户村民,且以粮食种植为主的村落,何以打造出如此“内外兼修”的乡村典范?

  武强年画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温潜鳞道出其中奥秘——通过“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前西代村以文聚力、以文铸魂、以文振兴,不断壮大木版年画衍生品工艺产业,让非遗“老树”开出“新枝”,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国画工作室内,10余位画师正沉心静气创作。尽管水平不一、风格迥异,但每一幅花鸟鱼虫、山川河流都跃然纸上,倾注着大家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利用农闲时间学工笔画,有一年多了,咱农民也能挥毫泼墨、文化赋能。”村民邵大帅笑言,自己拿得动锄头,拿得起画笔,是地道的“草根画师”。

  “为了提升传统年画的价值,我们开创了岩彩贴金画,采用天然矿物石色为材料,结合西藏唐卡的金银贴箔和繁琐勾金绘制工艺,打造出永不褪色的绚丽效果。”温潜鳞介绍,此类年画远销韩国,供不应求。传统非遗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逐渐变得“活起来”“火起来”。

  文化赋能促共富,乡村振兴谱新篇。近年来,武强县坚持以武强年画发展创新规划为引领,通过师徒传承、以老带新、联合办学、研学培训等形式,累计培训年画人才1000多人,评定县级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31人,木版年画技艺实现“活态传承”。同时,引导年画传承人创办书画基地、恢复年画作坊,全县年画门店作坊达到126家,带动1300余名群众从事年画刻版、印刷、销售等。

  走进此次采风活动的第二站——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展示厅,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被挂满整面墙的专利证书所吸引。

  135张专利证书集结成“智慧”之墙,是金音集团深耕技术自主研发、提升品牌科研实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有力见证。

  作为武强县周窝镇的第一家乐器企业,金音集团产品囊括木管、铜管、提琴、吉他四大系列,年产量约百万只,产品畅销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要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能单靠产量,还需要不断在产品和工艺上进行创新。”集团董事长周俊岭介绍,金音集团不断扩大产能,在新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上下足功夫,持续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先后与3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提档升级。同时,畅通人才发展路径,推动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真正让科技发明“专利”变为企业发展“红利”。

  科技赋能产业兴。随之,国内外大批订单纷至沓来,甚至出现“一号难求”的局面。

  跟随周俊岭的脚步,采访团步入组装车间,“这是自动抛光工艺在铜管类产品上的创新应用,得益于这一技术,小号、长号、低音号等铜管类乐器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8月份。”车间内,一排排工人卯足劲加油干。号嘴、号管、活塞筒、按键等配件经过组装调试变身成一件件闪闪发光的乐器,即赴漂洋过海之旅。

  金音集团的蓬勃发展,照见了武强县乐器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近年来,该县以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契机,持续推动乐器产业向协同创新、品牌聚集、跨界融合方向发展,奏响文盛武强幸福曲。目前,已探索出“乐器+生产加工”“乐器+产业项目”“乐器+艺术体验”“乐器+音乐展演”“乐器+网络电商”五种发展模式,形成拥有159家企业、摊点的庞大产业集群,产品涵盖400余种类,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群众就业超过1万余人,乐器产业富民强县作用持续增强。

  如果说非遗里的斑斓色彩描摹的是画乡之美,那么,田野上“生长”出的周窝音乐小镇奏响的定是武强艺术华章。

  一踏进周窝村,浓郁的音乐气息便扑面而来。街头巷尾的广播里,回响着优雅轻柔的钢琴曲;沿街墙面、地砖上,喷绘着钢琴、吉他等图案;就连道路指示牌,都被设计成了音乐卡带,垃圾桶也做成了手鼓形状……移步异景间处处流淌音韵之美。

  “武强县对周窝村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下足了绣花功夫。”顺着周窝村村委会主任周志学的指引,采风团接连步入特色民宿、咖啡屋、文创小店,俯仰之间仿佛不断转入一扇又一扇艺术之门,总能让人新奇惊叹。

  按照“一门一景,一户一品”的原则,周窝村重新对民居院落进行单体规划设计、艺术包装,打造了特色民宿、乐器体验馆、幸福乡村艺术家工作室等80多套院落。继周窝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之后,周窝音乐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集乐器生产、观光旅游、体验教学、文艺演出、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音乐小镇。一波又一波的国内外院校师生、音乐从业者、影视公司走进这座田野里的爱乐之城,共赴一场涤荡心灵的音乐之旅。

  周窝“名声在外”,早已成为武强县一张响当当的文旅名片,但是,当地政府并没有坐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如何应势而谋、顺势而为、持续接力,下好“文旅+”这盘大棋?武强县计上心来。

  “强化资源整合、开展跨界联动,推动旅游产业向农文旅深度融合延伸,带动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在刚刚召开的全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会议上,武强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迎宾郑重表态。

  目前,武强县正依托周窝音乐小镇、武强年画博物馆等国家4A级景区,以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等,大力发展休闲体验游和研学游。成功打造年画、西洋乐器、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等精品研学路线,和蒙牛乳业、金音乐器、正欧乐器等一批工业旅游景点,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6.1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7.12亿元,同比增速28.32%。接待研学旅游600余批次、3万多人次,同比增长16%。一串串亮眼数字成为武强县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里最生动的注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此次武强之行,采风团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拍、一路记,鲜明地感受到,武强县在文旅深度融合之路上,正实现理念、机制、资源三个层面的协同创新发展。一个从千年走来的古县,正以焕发姿态、昂扬斗志,向“新”而生!